孔子说:“君子惠而不费,劳而不怨,欲而不贪,泰而不骄,威而不猛。”(《论语·尧曰》)
意谓君子为政惠民,不劳民伤财;让民众做事,但并不被怨恨;有欲望,但不贪婪;泰然,但不傲慢;威严,但不凶猛。
这是回答子张问政时讲的话。
作为君子治政的五种美德,“惠而不费”,强调的是为政利民、无费于财的思想;“劳而不怨”,讲的是合理劳民的意思;“泰而不骄”,讲的是待民的一种谦恭态度;“威而不猛”,讲的是虽有威严形象,但能和民的意思。
我们重点看看“欲而不贪”。
孔子对这句话作了如下解释:“欲仁而得仁,又焉贪?”意谓为政者自己如果追求仁德便会得到仁德,又有什么可贪的呢!
孔子的仁学思想,包括两个层面:对人,讲的是爱人利物;对己,讲的是去私慎独。以仁(人)为本,便有了爱他利他的境界,他怎么可能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把国家或他人的财物贪为己有呢!
欲望,人皆有之,包括孔子,关键是要做到“欲而不贪”。
一个卫国人钓到一条鳏鱼,大得装满车子,孔子的孙子子思问:“鳏鱼是很难钓到的,你用什么方法钓到的?”那人说:“我开始下钩的时候,用的是一条小鱼做鱼饵,鳏鱼经过的时候,连看也不看。回来我换了半只小乳猪做鱼饵,鳏鱼就上钩了。”
子思感慨道:“鳏鱼虽然不容易捕获,但因贪图鱼饵而死;士人虽然胸怀治道,却因贪恋禄位而死啊!”(《孔丛子·抗志》)
子思到了齐国,齐王对子思说:“现在诸侯混战,天下纷乱,没有霸主,齐国强大人口众多,我想谋求霸业,您看怎么样?”子思说:“不可以啊,因为您不能去除您的贪利之心。”齐君说:“贪利有什么坏处?”子思说:“水性清纯而泥沙让它浑浊,人性安适而嗜欲使它紊乱。所以能拥有天下的人,一定不是图谋占有天下的人;能得到良好名誉的人,一定不是求取名誉的人。如果明白这个道理,就能抛弃贪利之心。”这就是说,去掉贪心,也才有可能拥有天下。
在儒家看来,为政成功与否全在得民心。得民心者得天下,不得民心,自身尚且难保,遑论天下。孔子拈出为政五德,“欲而不贪”最为切直,为政者能够“惠而不费”、“劳而不怨”、“泰而不骄”、“威而不猛”,功夫尽在“欲而不贪”。政治是公益事业,唯有不贪者能服众,唯有不贪者能得民心,唯有不贪者能致太平!(摘自2013年11月15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 中华孔子学会会员、孔子研究专家 孔庆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