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>廉政文化>>正文
廉政文化

家风故事——清朝廉官于成龙《于氏家训》

2020年10月23日 09:14  点击:[]

  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,“家和万事兴”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。仓廪实而知礼仪,衣食足而知荣辱。对于物质生活富足的家族来说,子孙后代的教育是关系千秋万代的大事情,良好的家规家训如绵绵细雨润物无声,用以约束言行、培养品德、提高修养。

清朝官员于成龙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,三次被举“卓异”,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,深得百姓爱戴,被康熙赞誉为“天下廉吏第一”。其后人整理出的《于氏家训》,对于于氏后人教育,培养良好的行为品质具有重要意义,对山西当地民俗民风也有着长远影响。本期清风廉语节选《于氏家训》部分片段进行分享解析。

一、“传曰:君子不出家,而成教于国。”则是家有教也。正惟一家有教,一国观感。相习成风,而仁让兴焉矣。故居今日而欲陋习丕变,当自士大夫之家倡之,为作《家训》,以示后人云。”

《于氏家训》开篇点明了“君子不出家,而成教于国。”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,齐家必先修其身,修身必先正其心。全篇以勤耕读、尚节俭、循法理、孝乡里、廉仕吏、存仁德、守本分、务正业等内容为核心,涵盖“勤、俭、学、善、廉”等内容,既是对先祖良好品行的传承,也是对后人行为规范的教诲。

 二、“士子幸而上达,身虽显贵,居家切要勤俭,不可奢靡,待人务宜谦光,不可骄傲。”

 强调居家要勤俭,不可奢靡,不可浪费。俗话说,俭能补贫、能养廉、能蓄志。于成龙为官勤政廉洁,“屑糠杂米为粥,与仆共吃”,“日食粗粝一盂,粥糜一匙,侑以青菜,终年不知肉味”,无病休嫌瘦,奉公莫怨贫,知足无烦恼,布衣乐终身。非吾之有莫伸手,非分之财不进门。于成龙以身作则,树立淳朴家风。”

 三、“人贵立志。志非大言不惭之谓也,乃念念向上一等做去。譬如我志在富,则当勤俭以致之。所趋者在那一等,自然所得者即在那一等,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也。”

 人贵立志,勤能补拙,强调有志者事竟成。有志向的人,踏实做事,终会成功,重要的是要坚持不懈、脚踏实地。

《于氏家训》中还谈到“从来寡所用,斯廉所取,未有用之极繁多,而取之能廉洁者也。”突出了“廉”字,老子言:“圣人无常心,以百姓心为心”,为民之所想,急民之所用,水能载舟亦能覆舟;孔子曰: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”,儒家把德文化看作“贤”,把廉德谓之官品政德。水不流则腐,官不廉则败。廉洁、爱民,是廉政思想的核心。(来源:山西地方志网·李越 郭建平)


 

关闭